Solana Breakpoint上的重頭戲PayFi,有哪些應用場景和參與機會?
Solana 生態 PayFi 正在跨國支付、創作者變現、商業借貸以及訂閱支付等場景展開。
原文標題:《Solana Breakpoint 上的重頭戲 PayFi,分享了哪些應用場景和參與機會? 》
原文作者:flowie,ChainCatcher
關注Solana 生態的社區用戶對於PayFi 概念應該並不陌生,這基本是今年Solana基金會主席Lily Liu 逢業界大會必講的概念。
近日的 Solana Breakpoint 大會上,PayFi 仍然是 Solana 生態的重頭戲,多個 Solana 生態 PayFi 概念項目公佈了其最新動態和參與機會。
PayFi 簡單理解就是利用區塊鏈技術革新支付系統,實現更有效率且低成本的交易體驗。
PayFi 核心強調貨幣的時間價值。通俗來說,就是今天的錢比未來的錢更有價值,因為今天的錢可以立即用於投資、消費或儲蓄,並有可能在未來產生更多的收益。而未來的錢,由於需要等待一段時間才能使用,會喪失一些機會成本並存在通貨膨脹風險和其它不確定性,因此其價值會相應減少。 PayFi 要做的就是幫助用戶最大限度地發揮貨幣的時間價值。
單純從 PayFi 的定義和願景上可能仍然很難理解其未來價值。而從 Solana Breakpoint 大會上的一些項目動態我們可以了解到,一些 PayFi 項目主要在跨境支付、創作者變現、商業借貸以及訂閱支付等場景展開。但大部分 PayFi 概念項目參與門檻仍不低,需要 KYC,且面臨合規問題。
Sanctum:創作者變現與跨國支付
Solana 的流動性質押協議Sanctum推出了兩款新的PayFi 產品,分別是「Creator Coins」和「Cloud Card」。
根據官方推特介紹,「Creator Coins「 是一個創新數位貨幣解決方案,其無需許可,即可讓組織和個人建立、發展和貨幣化他們的社群。有何特色?
首先,使用「Creator Coins」方案的創作者代幣,也是一種基於 SOL 的 LST 代幣。
從Sanctum 提供「Creator Coins」註冊表單中的介紹可以得知,只需1 SOL,創作者就可以創建屬於自己社區的「Creator Coins 」。每種代幣都由 Sanctum 的統一流動性層支持,每枚創作者代幣均與 SOL 保持 1:1 的匯率。
此外,創作者的支持者每持有一枚創作者代幣,創作者都可以從中賺取約 1 美元。
「Creator Coins」將改變一些傳統的會員訂閱模式,讓使用者無需訂閱就享有福利。創作者可以利用其社群的創作者代幣,為社群用戶提供多種福利。
根據Creator Coin 忠誠度計劃背後的提供者Haven 的建造者@umang_veerma 的介紹,創作者可以為社區用戶提供三種類型的福利:
· 與Solana Mobile 合作,並在Shopify 結帳時向其LST(創作者代幣)的最大持有者提供折扣;
· 一些娛樂內容創作者可以為其LST 社群成員提供獨家TG 群組存取權;
· 藝術創作者可以LST 等持有者空投作品。
「Creator Coins」所提及的創作者也不限於藝術家和網紅等透過娛樂或社群媒體等方式創造價值的人,也包括科學家、教師、企業家、發明家等各領域的專業人士。
「Creator Coins」的首批用例則聚焦在醫療健康領域。例如幫助世界首款由神經科學家研發的提神飲品 flojo 推出了 flojoSOL,flojoSOL 可以幫助 flojo 團隊建立忠誠的社區,直銷自己的提神飲品,省去了中間渠道。
「Creator Coins」另一個用例則是與社群成員@bengshark 合作提供的healthSOL,其為全球有醫療需求的人提供免費血液檢測和藥物,以便及早發現疾病。
healthSOL 帶有一定的公益意義,社群使用者可以透過持有 healthSOL,來擴大全球診所網絡,拯救世界各地的生命。
Sanctum 表示,「Creator Coins」的方案將會在幾週內推出,目前已開放了註冊管道。
而Sanctum 推出另一款PayFi 產品,則是與BasedApp 和Jupiter 合作推出的SOL 雲端卡「Cloud Card」,該卡將支援用戶在100多個國家使用SOL 和穩定幣。 Sanctum 提到「Cloud Card」的使用體驗將與普通的雲端卡從頭到尾都有所不同,但沒有公佈具體的差異細節。
Sanctum 將在今年第四季推出這張卡,目前可以提前參與註冊候補。此外,Sanctum 的「Creator Coins」也會在「Cloud Card」中有用例。
DePlan:改變傳統訂閱計費模式,支援實際使用程度支付
從DePlan 的正式介紹來看,Solana 上推出DePlan 2.0 目的是解決傳統訂閱制的痛點。它支援根據使用強度來支付,以及先用後付。
傳統訂閱制下,消費者為了觀看或使用訂閱內容被迫要需要支付月費、年費,但是很多情況下,用戶在訂閱後很少使用甚至沒有使用這些會員權益。
現在如果使用者使用 DePlan 的支付方案則能免於這些不必要的支付。
當使用者在 DePlan 上建立帳戶時,Solana 錢包會自動產生以記錄交易。每當用戶與一些付費訂閱產品互動時,互動數據都會留痕。
DePlan 可以記錄使用者的使用強度,為使用者提供相應比例的付費方案,並將支付時間在每月月底。月底用戶可以看到一張綜合訂閱帳單,資金會透過智慧合約自動分發給消費過的產品。
如果有些訂閱內容根本沒有使用過,則無需支付費用。
Huma Finance :跨境支付和商業借貸
從Huma Finance 近期在Solana Breakpoint 上的演講和公開採訪中可以得知,專注於PayFi的Huma Finance 最早是在Polygon 上線,但最近宣布計劃10 月左右在Solana 和Stellar 上上線。
Huma 允許企業和個人透過其獲取鏈上的全球投資者,並以未來收入為抵押進行借貸,並且提供了應收帳款承購的功能。
Huma 的 PayFi 網路目前專注於數萬億美元規模的商業支付、貿易融資和匯款場景。今年 4 月,Huma 收購了流動性和結算平台 Arf 合併,以提高代幣化資產的採用。目前 Arf 也是 Huma 最核心的應用。
Arf 可以為全球的金融機構提供短期借貸。目前 Arf 的壞帳率為 0,其為機構借貸可以產生年化 20% 的收益,而獲得資金的成本大約是 12% 到 13%。因此 Arf 為投資者提供低風險的百分之十幾的回報,比美債的回報高出約 7%。同時,Arf 自己也能維持 8% 到 10% 的毛利。
在跨國轉帳上,Arf 透過區塊鏈和穩定幣解決了預付款的問題。
例如,傳統的支付管道如Swift 費用高且耗時,而Arf 透過穩定幣實現從A 點到B 點的快速轉賬,大大減少墊資壓力。 Arf 已接入 Circle 的 USDC 來優化轉帳流程。
目前 Arf 已經處理了近 20 億美元的鏈上交易,實際上藉貸資金規模約為 2000 萬美元。 Arf 希望將借貸規模在今年年內將其提升到 8,000 萬到 1 億美元,明年則達到 2 億到 2.5 億美元。
據Huma Finance 創辦人Richard Liu 公佈的路線圖,Huma Finance 也將在接下來的幾個季度內推出一些「T+0 結算系統」等新產品。 T+0 結算服務希望能夠實現當日結算,而許多地方目前只能做到「T+1 結算」,即隔天清算。
Huma Finance 也將拓展 DePIN 金融、平台的去中心化的計畫。
Kast:跨國穩定幣支付
Kast 是一張支持跨國消費穩定幣的支付卡,覆蓋100 多個國家。用戶可以在Google Pay 和 Apple Store 中下載 Kast 應用程式。
在Solana Breakpoint 大會上,Kast 推出了專屬Solana 生態的四種等級支付卡,即Solana Card(Free)、Solana Illuma(10 sol)、 Solana Gold(50 sol)、Solana Solid(250 sol),每種等級對應不同的成本和收益。
總的來說,使用 Kast 上的 Solana 卡,用戶可享有 0 佣金、質押 SOL 年費收益 、消費返傭以及 KAST 積分。
例如最低等級的免費虛擬卡,其權益是2024 年所有消費均可賺取3-5% KAST 積分;SOL 質押的APY 可提高3.5 -7%。
最高等級的 Solana 純金卡,限量發售,只有 100 個名額。用戶需要支付 250 枚 SOL 購買。但可以享有的權益是,2024 年所有消費均可賺取 12-18% 的收益,質押 SOL 的 APY 可提高 14% 到 21% 等。
Fuse wallet:跨國穩定幣支付
Solana 生態的智慧錢包Fuse wallet 宣布與Bridge 合作推出了Fuse Pay。 Fuse Pay 整合了 Visa 虛擬卡,用戶可以透過 Fuse Pay 進行穩定幣支付和消費。
Fuse Pay 利用 Squads Protocol 的智慧帳戶來確保使用者的信用卡完全自我保管。 Fuse Pay 將線面向美國用戶,並將於今年稍後在更多國家和地區推出。
免責聲明:文章中的所有內容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平台無關。用戶不應以本文作為投資決策的參考。
您也可能喜歡
美令台積電「斷供中國7奈米以下晶片」股價嚇跌超3%、台股重挫逾500點失守月線
ETH 要飛天?美國以太坊現貨ETF單日淨流入2.95億美元創史上新高
新內閣組建中!川普的財政部長人選是比特幣支持者?
以太坊研究員 Justin Drake 提出「Beam Chain」提案,重新設計以太坊共識層